2024年5月31日晚,澳门新莆京举行“毓秀史学讲坛”第112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张艳茹研究员应邀为新莆京师生作了题为“政治博弈与明治维新”的讲座,由张殿清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学习日本史的研究经历,介绍了明治维新的起止时期划分,详细梳理了自1853年“黑船来航”事件至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间的重要历史事件。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佩里来航”给日本国内政治带来的冲击。幕府为降低“佩里来航”带来的风险承担,广泛地让地方大名上书讨论,最终议定并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日本锁国体制被迫瓦解。为强化幕府权威,幕府老中首座阿部正弘拉拢了诸多藩主,推行开明政治,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随后,继任将军人选问题、安政大狱以及镇压尊王攘夷派,使得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
之后,张老师分析了“尊王攘夷运动”与“公武合体运动”的联系。随着尊王攘夷运动的发展,不同政治势力下的公武合体运动兴起并逐步发展。其中,长州藩主导的公武合体运动依靠和亲等方式进行,但因受到激进派反对而渐趋失败;萨摩藩的公武合体运动依靠军事力量执行,在驱逐了长州藩势力后,逐步主导了公武合体运动。然而萨摩藩主导的改革,因学习西方,引发长州藩为主的攘夷派不满,二者矛盾激化,加之因天皇攘夷态度坚决,萨摩、长州藩内部的攘夷派实力上升,尊王攘夷势力不断壮大。
在第三部分中,张老师指出,1863-1865年,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进一步恶化。1864年由于公武合体运动的地方大名与幕府矛盾日益加剧,主导势力萨摩藩与幕府的嫌隙加大;同时攘夷激进派和勤王党、新选组等组织的出现,使得国内政治日益动荡,幕府的权威进一步丧失。而德川家茂将军与孝明天皇去世,更是加剧了国内复杂的政治情况。多种因素叠加,导致1868年,幕府与倒幕派的对战。
讲座的最后,张老师介绍了倒幕运动后,日本新政府的政治纲领。倒幕运动后,天皇带领各官员共同发布五条誓约、政体书等,使得国内矛盾得到了缓和,政治局势进一步稳定。
报告结束后,主持人张殿清老师简要地总结了张艳茹老师的讲座内容,并就日本史,特别是明治维新方面的研究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同学们也积极踊跃地就明治维新时期天皇权力的恢复、藩主们的资金来源、古日语的学习等问题向张老师提问。张老师不仅给予了耐心详细的解释,还进一步为同学们未来的学习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最后,张殿清老师一方面提醒同学们从事研究时,要注意把握前后的历史事件连贯性与逻辑性,另一方面再次感谢了张老师对明治维新背后的政治展开的细致剖析,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