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毓秀史学讲坛第114讲——中国传统农村地权分配研究的理论、工具与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1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461日下午,澳门新莆京举行“毓秀史学讲坛”第114讲,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胡英泽教授应邀为新莆京师生作了题为“中国传统农村地权分配研究的理论、工具与方法”的讲座,由院长范铁权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范院长简要介绍了胡老师的研究方向与相关专著等情况,胡老师则幽默风趣地从自身求学之路与学术研究的经历出发,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为题,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围绕地权分配理论进行的研究与思考。

首先,关于地权分配问题的重要性与发展背景,胡老师指出,该问题与中国的革命发展密切相关,故长期以来被学术界、政治界等多方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学界普遍持土地集中论的观点,未对其权威性展开深入讨论。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者利用经济学中的衡量收入分配指标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进行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当前学界对地权分配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地权的集中与分散、长期趋势、土地集中分散的相关机制。

随后,胡老师通过对在学界影响较大区域性地权研究进行了反思。强调研究中需关注统计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完整性、分类标准及数据是否存在概念转换等。胡老师还强调生态环境视角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量化分析等研究方式,胡老师揭示了地权分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土地调查范围的大小标准不同;二是数据的质量虽然丰富,但是缺乏标准一致的数据;三是不可比较的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四是部分数据的缺失,造成相关解论数据不够准确。讲座的最后,胡老师强调要重新审视历史,回归历史研究。研究过程中学术问题的发现、研究对象的确定、论文写作的缘由、学术思维与方法的交流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陕北地区土地矛盾与土改情况、土地地权分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宋代土地兼并以及水井研究选题等问题积极踊跃地与胡老师展开交流,胡老师均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上一条:毓秀史学讲坛第115讲——中国史与全球史的对话:肯尼迪时期美国拟对中国售粮问题

下一条:毓秀史学讲坛第113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视角下的李大钊研究